从600多开始关注,最高到770,等到600,才开始建仓,随后碰到7月份的反垄断,最低420,越跌越买,除了中秋和国庆在440左右没有买到,剩下的在436、448、459几个点位都调仓买
2022年:买的位置基本在33x左右,最低的两次是25x和20x,一个月就反弹回3xx,今年已经买够了,明年不是主要考虑的加仓标的
2023年:全年-6.79%,5月29美团腾讯,12月22,平煤换腾讯271.4,因为游戏行业充值A4纸,腾讯2023全年回购1.522亿股,回购总额494.3亿港币,回购均价324.8港币
2024年:无操作,全年腾讯回购1120亿港币,3.0724亿股份(陆续注销),上涨43.2%,再加上分红,哪怕自己不加仓,长期的持股份额也会稳定上升
2025年:大概率也是无操作,期待电商能在送礼物和微信生态的闭环下成功,还有AI的突破,当然还有回购和分红
明年加仓的主要标的和做AH互换,改革完成后一年,最坏的时候已过,5.62%的股息率
2023年:还是保持原来的设想,三条曲线的技术发布会和外观已经发布,小米14的火爆,HyperOS替换MIUI开始发力第二曲线,万物互联更便捷
第一曲线:手机&研发,一外一内,手机的选择权在用户,对标HOV,按性价比,同等价位,选性价比高的,ov还有空间,就没什么办法,保持增长就行,理论上小米作为很多产品的守门员,低于小米质量的基本被市场淘汰,研发要加大投入,产业链掌握在手
第二曲线:AIoT+智能家庭+小米之家4.0,目前最看重这点,保持高速增长,形成头部的生态,对标AG,也是接力未来汽车生态最为重要的一环
第三曲线:智能汽车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平移第二曲线即可,发力硬技术的研究
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SU7的价格和智能驾驶舱的介绍,人车家战略的闭环,结果是SU7爆款,年末获奖无数,百万严选,其生态有别于传统(2B),开始发力2C(赛车文化、周边、颜色等等,跨年直播还讲了ultra的前机盖和配件要晚两个月上线)
2025年:雷总flag是SU7交付30万量,第二款车YU7,很好奇哪一款新车是小米使用互联网思维做的?反正配件已经是了
2025年一个可能的风险点:芯片有可能卡脖子,即有自研的芯片,也有宏观因素,如能发布新的手机芯片(处理器),即使短期被卡脖子导致的股价波动,但长期向好
2022年:今年政策的一刀qie和企业自身现金流,出行整个行业被摩擦,本以为优秀的管理层和企业可以穿越困难,没想到...,反而还是机会,6%的股息率,优秀的管理层,低价买入,长期都不会错
2023年: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9日,全年全国已有超200省市(县)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出台调控措施超600次,政策环境接近2014年最宽松阶段
据诸葛找房统计,截至12月18日,今年地方松绑政策出台达751次,较去年增加140余次,覆盖城市超330个。其中9月出台次数达去年以来峰值,单月出台超140次
2024年: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12月底,全年政策出台数量达780余条。这一年,政策应出尽出,首付比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房贷利率调整至历史低位,住房交易环节税费优惠力度持续加大
2023年:茅台提价,今年净利润基本在300亿左右,现在的市值5446,即18.15的PE
2024年:按保守10%增长,净利润320~330亿左右,现在的估值就是15.8倍左右,还有提高分红的保底
2025年:10%左右的增长,当下的市值只有三年后估值的一半(五折),外加提高分红不会太差
6、格力电器:持仓6.3%,上涨49.80%,高股息策略,明年加仓的主要标的
补充:2024年12月31日宣布,2024年中期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
今年看小米的直播和电话会的一个思考点,鉴于小米武汉工厂开建,大概要2026年投产,到时再考虑格力的交易
2023年:房地产和房地产利率下调,回想有什么大事件导致股价下跌,没想到有什么,还做了AH互换
2024年:让利实体和降低房贷利率,哑铃策略让更多的资金寻找高回报和稳定的资产
2021年的预判:年底500亿可转债发行,补充核心资本,再叠加明年全球的加息潮,不会太坏,唯一的担忧是风险,房地产放贷和向实体低息放贷等
2022年:就遇到房地产问题,失去的2022,在2023年来补,明年的经济肯定比今年好很多,可以期待
2023年:12月22,11.79调仓买入100股腾讯271.4,因为游戏行业充值A4纸;今年本来是股数翻倍,看2024年再买回
诚实面对自己,才有可能进步,投资亦是如此,哪怕各种吹牛,也无法面对坦诚的自己
年是节点,但不是完结,投资仍将继续,从2018中美对抗,黄金十年(2018~2028),已然走过第七年
2022年收益:-7.5%,但股数已经大幅增加,这是下面两个图的主要表达内容
2023年收益:-10.93%,但股数已经大幅增加,这是下面两个图的主要表达内容
以公司为核心,按周评估股价,积极面对波动、下跌是为了买入更多的股数(盼跌也是一种进步),哪怕没钱买入,只能等公司回购注销或是稳健经营,这也是面对波动的必然,熊市赚股,牛市赚钱
很多人都希望买入之后,就开始大涨,你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本质上你内心深处还是希望通过这一轮的上涨实现如下模式:“快速上涨-套现-快速下跌-满仓-快速上涨”的循环。这种循环在你潜意识里,是能带你迅速财富自由的方式
一夜暴富,或是一周暴富,如果这么简单,那应该很多职场人士都会辞职炒股了,投资,最好以三到五年为时间期限,年化10~15%的预期,M2在9%,降低预期,心态也就自然平衡多了
2、2024,延续了2023年最大的收获,就是阅读和远离市场(心态),越阅读,越能远离市场,心态也越能平静
3、2024年,前低后高,日本化、信心不足和内 卷等等,唯一欣慰的是看到924的转变,认识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包括资本市场的各种改革,信心是架飞机的话,目前肯定不在天上,也不在起飞过程,可能在跑道上了
4、回顾2024年的生活:裁员、香港跨年烟花、春节、云南+亚丁游、找工作(互联网外包+跑路)、离开广州和持续阅读
5、今年就只买入,也买够了,所以在8月30日,建了两个组合,2025年不会想之前能够持续买入了,部分现金和分红,就是剩余子弹了,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切的选择都是命运的加注,积极面对给你的苦难,吃健康的食物,读丰富的图书,过好每一天
经历2023年的国际局部动乱和外资集中流出,参考2023年11月的外资研报和外资持仓占比:经过924的暴涨,外资投机过后的仓位在10%左右,这也是之后上涨的动力所在
1、2024有5左右的GDP,没有低基数的环境,政策要加大力度才能实现,尤其是消费
3、2025年欧美进一步右转,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大概率先来个渐进式的对抗和优先解决内部问题,下半年才是高波动率的时期,关键还是要以我为主
刚才顺带复制了一下今年的分红记录到2025,修改当前的股数,在公司分红没有增长的情况下,收到的现金分红能增长10%,到2025年中,还能多买几次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又有细微差别,重要的是你经历、总结,到下次再经历的时候,能比上一次更加心态平和,这也许就是时间赋予你的成长,也感谢你曾经的自己,没有浪费那一次次的危机,更没有浪费那一次次的经历、思考和总结,只经历历史,是对时间和自己的羞辱
希望未来的你,不会在遇到重复的历史时,对现在的你有所抱怨:当时那个年轻人,是如此之蠢
站在2025年伊始,感谢那个2024年的自己,经历内忧外患,思考和总结,以便在下一个相似的历史中,不再慌张,送上一句话:任何事情,拉长时间来看,何事惊慌?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