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募基金2024“期中考试”成绩单放榜。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态势,结构性行情显著,大盘蓝筹股表现相对较好,而中小盘股则普遍下跌。在这一背景下,债基和QDII基金表现相对较好,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凭借精准的市场判断和灵活的投资策略,亦抓住了结构性机会,业绩表现较好。那么,下半年的市场将如何演绎?投资者该如何布局?
上半年的A股市场整体呈震荡态势,但仍有超过半数的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其中,债基和QDII基金表现亮眼。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市场的基金产品中,取得正收益的基金产品数量占比约53.78%。其中,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超2%,约95%的债基产品获得正收益;QDII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超5%,实现正收益的产品数量占比约为74.4%。
主动权益类的“期中考试”成绩单整体略逊一筹,取得正收益的产品占比接近三成。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抓住了上半年的结构性机会,取得了较好收益,其中最牛产品的收益率超过30%。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收益率超过20%、10%的基金分别有39只、390只,业绩排名前三的产品收益率分别为30.19%、30.04%、29.98%。同时,也有部分产品净值下跌超过35%,权益类基金收益收尾差异超过了70%。受A股市场影响,收益率排名靠前的产品中,主要布局了黄金、煤炭、石油、电力、有色金属、人工智能、TMT等板块。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类政策信号已明确,提振市场中长期风险偏好,市场流动性也已开始逐步改善。随着三大信号继续逐步验证,当前市场流动性拐点已现,三季度有望进一步迎来市场拐点。
对于下半年的投资机会,上半年“冠军基”基金经理王鹏认为有三大方向值得关注:一是生成式AI行业蓬勃发展带来的算力投资机会或将继续,且龙头公司已经进入业绩连续超预期的阶段,投资体验或有所改善,但下游应用领域的投资机会还需要观察。二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偏刚需的行业以及中长期产业出海的投资机会。此外,利率下行阶段高股息的投资价值仍将延续。
那么,投资者应如何把握当前的市场机遇呢?攻守兼备的哑铃策略或是不错的选择。
哑铃策略指的是什么?从起源来看,哑铃策略是为了对抗市场的不确定性,纳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中首次提出了哑铃策略的概念,核心在于通过构建投资组合,将低风险资产与高风险资产一起配置,以实现投资组合的平衡和稳定。
具体而言,就是将投资组合分为两个极端部分:一部分是稳健的、低风险的资产,用于防守,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另一部分是高增长的、高风险的资产,用于进攻,有助于增大收益弹性。
2012年的经典哑铃一端配置的是稳增长相关的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另一端是创业板相关的成长性股票。当时市场整体处于熊市后期,前者表现稳健,甚至在一季度和年底跑出了超额收益,后者在二、三季度中表现突出,为投资者带来了高成长性收益。
2014年的经典哑铃一端是低估值修复、一带一路主题,另一端是移动互联网、并购主题。当时是牛市途中,虽然移动互联网全年表现偏弱,但下半年的低估值有很强的表现,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的建筑板块,踩中了风口。
2019年的经典哑铃及时捕捉了热点和趋势,一端配置的是白酒等稳定ROE的消费股,另一端配置的是是TMT行业中的5G、半导体等高增长股票。白酒行业展现出强大的复苏能力,同时,从年初开始,各类成长类热点不断出现,如2019年一季度的5G,二-四季度的半导体,以及四季度的新能源。
近年来,哑铃策略备受市场资金青睐。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当前至少有12家基金公司通过哑铃策略来布局A股:一端配置高科技高成长个股,如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泛AI产业链、国产替代、军工等板块;另一端配置高股息个股,包括电力、高速公路、国有行、黄金等板块。
上银基金权益研究总监王佳音表示,下半年会保持哑铃策略。一方面,会配置红利类资产,在A股的银行、公用事业、能源、家电等板块中选取仍有修复空间的个股,并挑选港股红利资产。另一方面,发力高端制造领域,自下而上寻找受益于自动化智能化大趋势、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公司。
招商银行金融普惠再升级,代销公募基金买入费率全面1折起(其范围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各基金类型和认/申购、定投等费率类型),费率低,省下来的都是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