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中国电动车市场已迈入“后千万辆时代”,渗透率突破60%,技术迭代与市场格局趋于稳定。但回望2024年初,行业仍处于激烈震荡期:补贴退坡、价格战白热化、新势力分化加速……
本文将以2024年1月中国电动车销量前20车型为锚点,结合2025年视角,解析这一节点背后的竞争逻辑、技术趋势与政策影响,还原中国电动车产业从“野蛮生长”向“理性成熟”跃迁的关键转折。
根据乘联会(CPCA)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数据,2024年1月中国电动车销量前20车型如下:
数据来源:乘联会(CPCA)、车企官方公告、第三方机构(MarkLines)
从2025年的视角复盘,2024年1月的榜单已清晰呈现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三大竞争阵营:
理想L9(32,000辆)凭借“无续航焦虑+家庭场景”定位,成为30万元以上市场唯一进入前10的新势力车型。其成功验证了两个假设:
蔚来ET5(25,000辆)依靠换电体系与用户运营维持高端形象,但高昂的BaaS(Battery as a Service)成本已显露疲态。
小鹏P7(28,000辆)的XNGP智能驾驶系统虽领先行业,但软件付费模式接受度有限,硬件成本高企。
:依托广汽集团供应链优势,主打15万元级家用市场,2024年通过弹匣电池升级大幅提升安全性口碑。
:以运动化设计+华为HI版合作试水高端,但品牌溢价能力不足导致销量未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