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由具有多年衍生交易经验的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写著,并对后来投资方法论产生深远影响的《反脆弱性》正式完成了出版。
作为黑天鹅理论的提出者,塔勒布在这本书中,依照自身对极端风险的观察与应对思考,提出了一种集中配置于风险天秤“两侧边缘”的投资思路,由于形似“重两侧、轻中间”的杠铃,因此得名。
按照杠铃策略的思路,投资组合会将绝大部分资源压箱在低风险、偏保守的标的资产中进行防御,同时将小部分资源配置到具有高风险、高赔率的领域来谋求小概率反转带来的收益机会。
公募产品中,颇具“杠铃”色彩的偏债混合型基金(以下简称“债混基金”)被越来越多投资者青睐。
既不同于权益基金对风险收益的全面拥抱,也不同于纯债基金的保守,债混基金在风险偏好稍显复苏之际,更具灵活的股债配比机制,或许更有助于应对市场风格的突发变化。
已有不少机构在2025策略中提出,基于市场增量资金偏好、流动性等维度变化,应对配置可呈现“哑铃型”风格,或“回归杠铃配置”。
“红利+微盘”、“蓝筹+科技”的头脚组合,是限定于股票投资视角内的“小哑铃”,债混基金为代表的固收+,则可视为多资产配置视角下的“大哑铃”。
就债市而言,虽然年初因央行调控、节前资金紧张等因素出现了先扬后抑的震荡调整,但在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基本面复苏尚待观察的背景下,国债收益率仍然难以避免驶入长期且缓慢下行通道,这或许正是以债券打底的债混基金仍然具有的安全垫所在。
对股市来说,更加积极的刺激措施与“9·24”转向,正在改变更多投资者先前对股票市场的悲观印象,权益资产的机会收益正在悄然可观,而习惯性“重债轻股”的踏空风险反而在进一步上升。市场反转之路上,风险偏好的恢复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着眼于当下的配置环境,权益类资产的权重或许值得更多的“进阶”,去争取潜在的风险补偿。
不同于一、二级债基不低于八成债券资产的高锁仓限制,债混基金在债市不断冲高的环境下,能够表达出更有效的资产均衡性;面对更加“积极”的权益端,则具有更灵活的操作空间,可根据市场变化来攻守兼备。
Wind数据显示,长江债混基金指数近10年来的年化波动率仅有3.50%,夏普比率则高达1.04;与之相比,股混基金指数的同期年化波动率达21.87%,夏普比率仅有0.10。
统计2023-2024年可比的641只债混基金可以发现,多达85%的产品录得了正收益,其中92只产品的累计回报率超过10%,2年期累计回报率的中位值达5.1%。(主基金统计口径,下同)
尽管成绩好于权益类基金,但由于震荡市中整体跑输于波动更低的纯债基金,这让债混基金近年来的规模进一步流失,资金参与度在横向、纵向两个维度上显得并未太过拥挤。
截至2024年底,债混基金总规模为2519.9亿元,较2023年初的5500.8亿元已经腰斩;虽然同样属于固收+产品,但如此规模也分别仅是同期一级债基的34%、二级债基的36%。
虽然出现了规模退潮,但一些固收强势机构的债混基金取得了领先的长期业绩表现。
截至2025年2月7日的Wind数据显示,近5年来的164只债混基金中,易方达旗下的易方达鑫转增利(以下简称“鑫转增利”)以11.4%的年化回报位列161只同类产品中的首位,也是近5年来唯一一只年化回报超过10%的债混基金。
例如自基金经理杨康2019年底接管以来,鑫转增利便通过较高的转债配置,在次年的核心资产牛市中步入高光,2020-2021两年间录的92.9%的高回报,是同期债混基金回报中位值的4倍还多。
而由于重仓于波动更大的成长类转债,2022-2024年期间,鑫转增利累计回撤达-10.1%,较前期的高光反衬出了一定“落差”。,
与之相比,安信基金张翼飞管理的安信民稳增长(以下简称“民稳增长”)同样重仓转债,却呈现出更稳健的净值曲线%的年化回报位列同类第4名,但同期的年化夏普比率却高达1.1。
另一方面,则与民稳增长的转债配置大多集中在偏红利板块有关,该类标的受益于近年市场的防御风格。
对于转债的轻重控制,可以被视为债混基金的“权益化改造”,而回归“偏债本源”、恪守于债券“打底”基础上寻求增厚空间的方法论,或许与“杠铃策略”的距离更加接近。
作为近年来公募行业中的“突围者”,永赢基金旗下的永赢鑫欣似乎传递出这样相似表达。
Wind数据显示,由吴玮、卢丽阳共同管理的永赢鑫欣2023年初至今以年化11.8%的年化回报在640只可比债混基金中位列第1,同期年化夏普比率则高达5.43,分别是同类均值和中位值的1.8倍、20.9倍。
权益熊市中的领先成绩背后,是永赢鑫欣在该阶段坚持纯债打底来平滑净值波动的结果,这让其在2023年初以来的最大回撤控制在-1.8%以内。
更低的波动,让其在债混基金规模退潮中反而出现了逆势增长——截至2024年底,永赢鑫欣规模达35.79亿元,这些规模基本都源于23、24这两个颇为震荡的年份。这一表现亦助力永赢成为2024年全市场债混基金规模增加第一的机构。
2023年中报以来,永赢鑫欣的纯债仓位长期处于85%以上,进一步拆解券种配置,转债比例始终控制在11%以内,而债仓主体由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轮动构建。
当然对永赢鑫欣而言,纯债更多是一种阶段性手段,其核心框架仍然是股债对冲。
这或许意味着,当市场风险环境调整时,永赢鑫欣将通过对冲方法来实现风险权重的重置,当权益机会上升时,其有望在波动可控基础上对潜在回报“更加积极”,正如四季报中所言——权益资产结构上继续高赔率(潜在产业周期+潜在困境反转)+高胜率(红利)的组合。
例如成立于2020年4月的安信稳健增利,成立后数年间转债仓位长期处于20%-50%水平,但在2024年初逆势加仓至9成,“9·24”到来时,转债仓位仍然维持在8成以上,券种配置上的切换,成为其超额的主要贡献。
再如招商基金李崟管理的招商睿逸,在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其转债仓位一直高于75%,而在2023年下半年后,转债几乎“清仓”,而防御性更强的国债、金融债则成为了此后仓位的主体构成。
配置维度的应时调整,让招商睿逸在近5年来以9.3%的年化回报在同类中位列第5位,同时夏普比率达到0.40,是同期同类回报前5产品中仅次于安信民稳增长的存在。
民稳增长、招商睿逸在2020-2024年上半年末累计带来的净利润分别为3.53亿元、1.11亿元。
不同债混基金的盈亏结果似乎也暗示着,“债混”绝不只是简单的股债分仓管理,只有当波动与收益之间关系得到平滑推进时,才能有长期的业绩领先,也更有可能转化为持有人的赚钱效应。
正如前面所言,2024年包括债混基金在内的固收+基金有所退潮,然而步入2025年,静待权益市场反转的过程中,更适宜“回归杠铃配置”,以债混基金为代表的攻守兼备的固收+亦成为市场共识。